本報訊 (記者 陳霞)隨著網絡和各類實體零售店的崛起,消費者坐在家中就可以品嘗到來自全球的各種美食。但是,你吃的進口食品真的來自國外嗎?昨日,河北省消費者協會發佈消費提醒:消費者最好選擇正規渠道購買,還可以通過觀包裝、查證件、看憑證、驗信息等四招進行進口食品真偽鑒別。
  “我從網上買的進口曲奇,吃了快一半了才發現上面居然標註著MADE IN CHINA(中國製造)……”日前,省會消費者張女士就向消協投訴了這麼一件鬧心事兒。在記者隨機採訪中發現,這並非個別消費者的尷尬經歷,不少消費者都遭遇過買的零食產地在國內,卻打著“進口”的旗號在賣。
  隨意打開幾個大型購物網站,京東網、天貓超市、淘寶、1號店等網站都在經營進口食品:韓國進口含碘抗輻射的紫菜片,澳門香記牛肉粒,菲律賓芒果乾……但是,有慧眼識珠的消費者發現,有些網店是掛羊頭賣狗肉,賣的進口食品是中國造。
  相關業內人士解釋,目前網絡上銷售的進口食品大致可以歸為三類:第一類是產地在國外,由國內經銷商粘貼中文標識併在國內銷售,外包裝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。第二類是原料由國外廠家生產,國內廠商進行包裝和經銷,包裝上對產品的成分、配料等有較詳細的標註,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。第三類是包裝上以外文為主,由國內的廠家進行分裝,沒有國內的衛生許可證號。只有第一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進口食品。
  “消費者最好選擇正規渠道和對比產品價格來消費進口食品”。河北省消協相關人士提醒,正規的進口食品銷售渠道審核監管非常嚴格,商品上架銷售,進口食品渠道商必須提供食品、酒類流通許可證、海關衛生證明、報關單等一系列相關資質證明。因此,正規渠道購買可以保證進口食品擁有“合法身份”。還可以對同品類的平均銷售價格進行對比,價格過低者往往存在較大風險。
  另外,消費者還可以通過觀包裝、查證件、看憑證、驗信息等四招進行進口食品真偽鑒別。
  一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。標簽的內容不僅要與外文內容完全相同,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:食品名稱、配料成分、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,原產國家或地區,商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貯藏指南、製造、包裝、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,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。
  二看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“CIQ”標誌。“CIQ”是“中國檢驗檢疫”的縮寫,該防偽標誌是從2000年開始對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食品統一加貼的。
  三看經銷商有無“進口食品衛生證書”。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後簽發的,證書上註明進口食品包括生產批號在內的詳細信息。只有貨證相符,才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進口的。
  另外,還要看包裝上的經銷商信息。對於進口食品來說,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,需要投訴或賠償,消費者很難去找到國外的生產商,只能去找經銷商,因此,產品包裝上的經銷商企業名稱、地址、電話等信息一定要看清楚。  (原標題:網購進口曲奇驚現MADE IN CHINA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v78uvcsq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